新重庆跑起来|重庆RCEP投资贸易服务中心揭牌!设11个海外分中心
2020年,东盟10国和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。2022年1月1日,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正式生效,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、经贸规模最大、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。
4月27日,中国(重庆)RCEP经贸合作论坛暨重庆RCEP投资贸易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巴南举行。李攀 摄
近年来,重庆围绕高水平对外开放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、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,积极对接RCEP经贸规则。
据了解,重庆RCEP投资贸易服务中心是政府打造的集法律、财税、金融、商务考察、项目撮合与落地、政商关系建设与跨国公关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,立足重庆,辐射西南,汇聚涉RCEP政商资源及经贸服务链专业机构,并建立丰富的境内外工作网络,旨在为加强重庆市与RCEP成员国双向经贸互动提供全方位服务,让RCEP成员国的在地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,实现互利共赢发展。
此次活动中,重庆RCEP投资贸易服务中心与新加坡、柬埔寨、缅甸、菲律宾、泰国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越南、澳大利亚、韩国等11个海外分中心同步揭牌。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。
新闻纵深——
4月27日,中国(重庆)RCEP经贸合作论坛在巴南举行,论坛活动由市商务委、巴南区政府主办。
论坛上,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,并就RCEP框架下重庆企业开拓东盟业务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。
着力点在双方“关切度高+互补性强”的领域和行业
“目前,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,充分显示了双方紧密、活跃的经贸合作格局,双方已进入了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。”中国—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、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在主旨演讲中表示,在RCEP框架下,重庆企业开拓东盟业务的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“地方政府应落实好已制定的抓住RCEP机遇行动方案,将‘双循环’经济发展与和东盟及其他RCEP国家贸易投资合作有机结合,着力提升地方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程度和水平。”许宁宁认为,重庆企业开拓东盟业务的着力点应是双方“关切度高+互补性强”的领域和行业,重点推进开发经贸互补性和打造优势互补的新产业链、数字经济、绿色经济、互联互通等合作,共同推进地区中小企业发展。
此外,重庆企业应根据当前国内外新形势变化制定经营合作计划,叠加用好包括RCEP、中国—东盟自贸协定、双边自贸协定在内的自由贸易协定,特别是从事跨境电商、金融服务、物流服务、广告服务、律师和会计师服务等领域服务行业的企业应积极对接合作。
RCEP促进了区域产业创新合作和绿色发展
联合国南南合作全球智库联盟指导委员会委员、盈科全球董事会执行主席杨琳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RCEP机遇实现高质量境外投资。
“RCEP的签订促进了区域产业创新合作和绿色发展。”杨琳认为,RCEP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:一是RCEP对农业领域的重大利好,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对外投资;二是RCEP的实施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更好地“走出去”提供了有力支撑,可推进区域产业链布局优化;三是RCEP对关税的减免有利于贸易壁垒的削减,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服务机会;四是RCEP协定也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社会福利的可持续发展。
“RCEP的签订对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碳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”杨琳介绍,RCEP在促进对外投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同时,也会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。“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,在‘双碳’目标的规划布局下,对外投资项目需要更加关注产业结构优化、绿色科技创新、碳足迹管理等领域。”
合法合规经营能有效规避误区和风险
“中资企业赴东南亚投资经商主要存在10大误区或陷阱。”盈科(重庆)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境外联络部主任黄荣用实际案例对10个误区或陷阱进行了逐一讲解并给出了具体建议。
黄荣介绍,10大误区或陷阱主要包括:
土地纠纷层出不穷,代持风险尤其突出;
忽视基础合规,各类证件不齐;
投资约定不明,过分相信选择合作伙伴而缺乏监督;
财税意识薄弱,违规成本较高;
跨境流违规严重,企业发展存在隐患;
缺少尽职调查和事先规划,项目落地缺乏节点管理;
过分轻信和依赖个人关系;
盲目拉拢权贵,出事喜欢用钱摆平;
盲目照搬国内经验和做法,没有因地制宜等。
“只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,可以少走很多弯路。”黄荣建议,企业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做法,事先做好规划;审慎选择合作伙伴,对合作项目和合资的公司要有必要的控制权;按照当地的财务制度建账报税,规范经营,合法纳税等。
相关链接>>>
大家都在看
来源:重庆日报
记者:陈维灯
编辑:邹雨璠
声明: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,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认为内容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版权所有: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
平台支持:人民网